各教学、教辅单位,研究院(所),行政管理部门,直属单位:
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 的通知》(教高函〔2025〕7 号,附件 1)精神,学校决定举办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级选拔赛(以下简称“竞赛”) , 同时选拔优秀作品参加省级复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成机构及成员
本届竞赛由教务处、创新实践学院、校团委、党委研究生 工作部、 国家大学科技园共同主办,成立竞赛组织委员会。
(一)竞赛组委会 主 任:荣德生
成 员:狄军贞、徐光宪、包伟、张慧春、高永新
组委会办公室设置在教务处,负责整个赛事的组织领导、 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及省级竞赛的推荐等工作。
(二)竞赛工作组
成立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工作组, 由创新实践学院负责,开 展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选拔赛高教主赛道本科生 创意组别的竞赛组织及选拔工作。
成立“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工作组, 由校团委负责,开
展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赛
道竞赛组织及选拔工作。
成立研究生工作组, 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负责,开展中国 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各赛道的研究生组的竞赛组织及 选拔工作。
成立已注册工商营业执照的创业组别工作组, 由国家大学 科技园负责,开展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各赛道的 创业组的竞赛组织及选拔工作。
二、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三、大赛目标与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以大赛为平台,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中外青年的友谊,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
——更中国。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体现红色基因传承,充分展现新发展阶段高水平创新教育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示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感召力。
——更国际。深化创新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汇聚全球知名高校、企业和创业者,促进中外科技交流,举办世界大学生创新论坛,打造世界大学生创新教育交流合作国际大平台。积极举办海外区域赛,搭建全球性创新创业竞赛平台,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更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深度融合,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造就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新时代好青年,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塑造力。
——更全面。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鼓励各学段学生积极参赛,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各类各学段的全覆盖,打通人才培养各环节,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引领力。
——更创新。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丰富竞赛内容和形式,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动能,促进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创造力。
——更协同。充分发挥大赛平台纽带作用,促进优质资源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开放大学、开放产业、开放问题的良好氛围,助推大赛项目落地转化,营造支持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共同合作、互相包容、互相支持的良好生态。
四、参赛要求
1.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 现我校在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
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 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工智能、数字 技术与教育、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各 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 1)。
2.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 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 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 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参赛项目如有涉密内容, 参赛前须进行脱敏处理。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 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 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 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 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 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 已获本大赛往年总决赛各 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今年大赛。
4.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 龄不超过 35 岁(1990 年 3 月 1 日及以后出生)。
5.各参赛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财务状况、运 营、荣誉奖项等须确保合规性和真实性。
五、竞赛时间
1.6 月 15 日前,参赛学生登录大赛官网,完成项目申报。
2.6 月 16 日—6 月 20 日,学校组织开展项目网络初审,确 定复赛答辩项目名单。
3.6 月 21 日—6月 25日,学校组织项目复赛答辩,确定省赛项目名单。
六、报名方式
参 赛 团 队 通 过 登 录 全 国 大 学生 创 业 服 务 网( 网 址 : https://cy.ncss.cn)进行报名。在“ 资料下载 ”板块可下载学生操 作手册(附件2)指导报名参赛。通过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 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或“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 ”)进行 赛事咨询。
七、竞赛内容和规则
(一)竞赛内容
详见《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 的通知》的附件。
(二)竞赛规则
校内评审规则参考国家级竞赛规则,请登录“全国大学生 创业服务网 ”及时关注查看最新国创大赛评审规则。
(三)评审方式与评分标准
评审工作科学规范,严格执行竞赛组委会专家组关于竞赛 评审工作的有关规定和注意事项。专家组根据国家级竞赛规则 制定评分标准和原则,在竞赛开始前制定竞赛评审实施细则。
(四)奖项设置
竞赛设学生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1.学生奖:设置一、二、三等奖,具体获奖比例按照省组委会分配给学校的晋级省赛名额确定。
2.优秀指导教师奖:对参赛队获一等奖的指导教师授予优秀指导教师奖。
(五) 申诉与仲裁
大赛组委会负责受理申诉。受理申诉的重点是违反竞赛章 程的行为,包括作品抄袭、不公正的评比等。对于要求复评以 提高获奖等级的申诉,原则上不予受理。
申诉须以书面形式提出。个人提出的申诉,须写明本人的 真实姓名、单位、通信地址(包括联系电话或电子邮件地址等), 并有本人的亲笔签名;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写明联系人的姓名、 通讯地址(包括联系电话或电子邮件地址等) ,并加盖公章。 不实名提出的异议无效。大赛组委会对提出申诉的个人或单位 信息给予保密。与申诉有关的学校的相关部门,要协助大赛组 委会对异议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大赛组委会在申诉期 结束后一个月内向申诉人答复处理结果。
知识产权:所有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主办单位和参赛者 共同所有,主办单位享有对获奖和进入决赛的方案进行展示和 其他形式宣传的权益。任何未经授权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参赛 作品进行宣传、 出版、展览和转让等,竞赛主办单位有权追究 违反上述规定的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六)竞赛结果公示
竞赛结果将在现场评审结束 2 日 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为 3 天。
(七)联系人与联系方式
大赛组委会联系人 |
|
高教主赛道本科生组联系人 | 荆 菁:13941800207 |
红旅赛道联系人 | 苏丽娟:18241881379 |
研究生组联系人 | 陈 凯:18741876636 |
创业组联系人 | 李紫旋:18341873696 |
群 名: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赛 QQ 群: 817727911(后续通知将在群中发布)
附件 1 :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 的通知
附件 2 :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学生操作手册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2025 年 5 月 1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