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双创教育 >> 双创竞赛动态 >> 正文

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校级选拔赛的通知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05-29 [来源]: [浏览次数]:

教学、教辅单位,研究院(所),行政管理部门,直属单位

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的通知》(教高函〔2024〕9号,附件1)精神,学校决定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选拔赛(以下简称“竞赛”),同时选拔优秀作品参加省级复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成机构及成员

本届竞赛由教务处、创新实践学院、校团委、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国家大学科技园共同主办,成立竞赛组织委员会。

(一)竞赛组委会

主 任:荣德生

成 员:狄军贞、徐光宪、包伟、张慧春、高永新

组委会办公室设置在教务处,负责整个赛事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及省级竞赛的推荐等工作。

(二)竞赛工作组

成立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工作组,由创新实践学院负责,开展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选拔赛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别的竞赛组织及选拔工作。

成立“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工作组,由校团委负责,开展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竞赛组织及选拔工作。

成立研究生工作组,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负责,开展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各赛道的研究生组的竞赛组织及选拔工作。

成立已注册工商营业执照的创业组别工作组,由国家大学科技园负责,开展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各赛道的创业组的竞赛组织及选拔工作。

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大目标与任务

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更协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打造共建共享、融通中外的国际创新盛会,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更中国。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体现红色基因传承,充分展现新发展阶段高水平创新教育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示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感召力。

——更国际。深化创新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汇聚全球知名高校、企业和创业者,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搭建全球性创新创业竞赛平台,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力。

——更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深度融合,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造就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新时代好青年,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塑造力。

——更全面。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鼓励各学段学生积极参赛,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各类各学段的全覆盖,打通人才培养各环节,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引领力。

——更创新。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丰富竞赛内容和形式,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动能,促进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创造力。

——更协同。充分发挥大赛平台纽带作用,促进优质资源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开放大学、开放产业、开放问题的良好氛围,助推大赛项目落地转化,营造支持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共同合作、互相包容、互相支持的良好生态。

参赛要求

1.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我校在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教育、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1)。

2.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参赛项目如有涉密内容,参赛前须进行脱敏处理。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已获本大赛往年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今年大赛。

4.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89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5.各参赛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财务状况、运营、荣誉奖项等须确保合规性和真实性。

竞赛时间

1.6月20日前,参赛学生登录大赛官网,完成项目申报。

2.6月21日—6月25日,学校组织开展项目网络初审,确定复赛答辩项目名单。

3.6月26日—7月10日,学校组织项目复赛答辩,确定省赛项目名单。

报名方式

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https://cy.ncss.cn)进行报名。在“资料下载”板块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附件2)指导报名参赛。通过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进行赛事咨询。

竞赛内容和规则

(一)竞赛内容

详见《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的通知》的附件。

(二)竞赛规则

校内评审规则参考国家级竞赛规则,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及时关注查看最新国创大赛评审规则。

(三)评审方式与评分标准

评审工作科学规范,严格执行竞赛组委会专家组关于竞赛评审工作的有关规定和注意事项。专家组根据国家级竞赛规则制定评分标准和原则,在竞赛开始前制定竞赛评审实施细则。

(四)奖项设置

竞赛设学生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1.学生奖:设置一、二、三等奖,具体获奖比例按照省组委会分配给学校的晋级省赛名额确定。

2.优秀指导教师奖:对参赛队获一等奖的指导教师授予优秀指导教师奖。

(五)申诉与仲裁

大赛组委会负责受理申诉。受理申诉的重点是违反竞赛章程的行为,包括作品抄袭、不公正的评比等。对于要求复评以提高获奖等级的申诉,原则上不予受理。

申诉须以书面形式提出。个人提出的申诉,须写明本人的真实姓名、单位、通信地址(包括联系电话或电子邮件地址等),并有本人的亲笔签名;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写明联系人的姓名、通讯地址(包括联系电话或电子邮件地址等),并加盖公章。不实名提出的异议无效。大赛组委会对提出申诉的个人或单位信息给予保密。与申诉有关的学校的相关部门,要协助大赛组委会对异议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大赛组委会在申诉期结束后一个月内向申诉人答复处理结果。

知识产权:所有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主办单位和参赛者共同所有,主办单位享有对获奖和进入决赛的方案进行展示和其他形式宣传的权益。任何未经授权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参赛作品进行宣传、出版、展览和转让等,竞赛主办单位有权追究违反上述规定的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六)竞赛结果公示

竞赛结果将在现场评审结束2日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为3天。

(七)联系人与联系方式

大赛组委会联系人 崔丽波:13188330548

高教主赛道本科生组联系人 荆 菁:13941800207

红旅赛道联系人 刘蓉蒸:18342840002

研究生组联系人 陈 凯:18741876636

创业组联系人 郝志勇:13470352405

群 名: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校赛

QQ群: 609120259(后续通知将在群中发布)

附件1: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的通知

附件2: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学生操作手册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2024年5月27日

地址: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北校区实验大楼3F\4F
网址:https://cxxy.lntu.edu.cn
邮箱:cxsjxy@lntu.edu.cn  邮编:123000